提到近代武汉的工商业,“张之洞、宋炜臣、刘欲生”这几个名字是无法回避的。张之洞在湖北兴办实业,留下的遗迹和研究的文献颇多,无须赘言。而刘故生则是拥有汉口1/4土地的地产大王,如今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当年便是他的产业,只是那时叫欲生路而已。离欲生路不远,有座当年汉口最高的建筑一汉口水塔,它的业主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湖北公用事业第一人-宋炜臣。

宋炜臣,字谓润,1866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幼年时家境贫寒,只读4年私塾便辍学,IS岁起在镇海庄市街阜生南货店当学徒。
1882年的一天,已是上海巨商的叶澄衷回乡扫墓,在阜生南货店购买祭品,少年宋炜臣发觉叶澄衷多给了钱,便追出去把多给的钱全数退还。生命的偶然存在于无数个必然中,宋炜臣的诚实给叶澄衷留下了深刻印象,叶澄衷返回上海时便把宋炜臣带到自己的顺记洋货行工作。
1890年,叶澄衷集资开办上海燮昌火柴厂,此时的宋炜臣在叶的有意栽培下已在商界历练多年,为人干练。他锐意扩充、连年获利,很快就成为了上海滩新的年轻商贾。
此时,叶宋二人已将目光移向了中国广豪的内地。1896年前后,宋炜臣携银25万两来到汉口,持叶澄衷的介绍信函拜会了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在汉口散生路开设了华胜呢绒军服皮件号。湖北新军的军服、军帽、军鞋均由华胜生产,宋炜臣因而又大赚一笔。为了开通军界、政界、商界的路子,宋炜臣广为结交众多权贵,他还捐了个二品顶戴,成了红顶商人。
1897年,汉口燮昌火柴厂在汉口日租界上小路(今芦沟桥路)正式创立,产销两旺。宋炜臣又向清政府巾请了专利,十年之内禁止中外厂商设立火柴公司,燮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厂。
口开辟英租界后,英国商人便集资于1906创立了“汉口电灯公司”。而租界外的居民遥望租界辉煌的灯火,啧啧称奇之余,无不热切盼望。
自来水和电灯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新生事物,因而在张之洞“水电事关中国主权,不准外商染指”的态度很是坚决。1898年至1899年间,汉口商人欧阳尊、郭步贤、王庭祯三人先后三次联名向张之洞申请创办水电企业,均因“并无真实股本,不过影射洋股,希图渔利”被驳回。
张之洞数次拒绝外商办水电的意图,自然引起了宋炜臣的注意。他当机立断,于1906年7月,邀请王仿予、朱佩珍、叶璋、万昭度、蒋鸿林、朱士彬、丁维等浙江、湖北、江西三地11名巨商联名,巾请创办汉口水电事业。当即得到张之洞的批准。此后,为了助长声势,利于募股,又增加徐之杰、周鲁、赵凤昌、朱文学等七人为共同发起人。共募得总股本300万元。为表示支持,张之洞批示湖北省官钱局作为官方投资认股30万元,并派一名官员协助办理公司,宋炜臣任总经理。
作为民族企业家,如何将古老的中华文化融人到发电、供水这种西方近代化的公用事业中,一直是宋炜臣煞费苦心钻研的问题。在《周易》八卦中,坎卦象征“水”、离卦象征“火”,放在一起在六十四卦中就读作“既济”,即“水火相济,相辅相成”之意。同时“既济”二字还含有前途光明、万事如意的意思。作为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水电公司,“既济”既来自传统文化,又言明所办事业,确实是绝佳的构思。最终,宋炜臣将公司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1906年9月,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动工。公司原计划以60万元建电厂,240万元建水厂,由英国工程师穆尔任总设计师,全权设计水电两厂。先建电厂,选址于大王庙汉水边(今利济南路与沿河大道交汇处),电厂设三部直流发电机组,总发电出力1500千瓦;水厂设在宗关汉水边,与汉口水塔相匹配,铺设水管200余里,日供水量500万加仑,设计规模较为庞大和全面。
然而,开工之后才发现,工程过于浩大,建设预算大幅飘升。其中电厂预算增至100万元,水厂预算增至300万元,若再加上流动资金,早已超过既济公司300万元的总股本。虽然股东会议决议增股200万元,但经多方努力,仅募得股金46.5万元,资金缺口仍有150方元。
而当时已皇现金融枯竭之势,遍无援手。无奈之下,宋炜臣与素有往来的日本东方兴业株式会社联系,寻求借款。东方兴业会社当即同意借款,期限三年,但必须完全答应其五项附加条件:燃煤、机器和零件都得向日本采购。水电厂所用燃煤向日方采购。工程机器部门须聘请日籍工程师。财会部门须聘请日籍会计人员稽算。财务则另设日文账目一套,以便日方稽核。
日本商人的条件极其苛刻,既济公司无形中要受日本人的干预和控制,但在国弱民穷、列强狰狞的清光绪三十二年,向日商借款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终,宋炜臣答应了东方兴业会社的全部条件,忍痛签字。150万元如期到账,两厂建设顺利进行。
1908午8月,历经两年建设,两座欧式发电厂房,耸立在汉江边上。电厂首先建成送电,点亮了两万盏电灯,大汉口遍洒光明。当时,既济电厂建成之日便是全国民营电业之冠,装机容量在京、沪、穗、汉四大民营电厂中规模最大,占全国民营电厂设备总容量的1/3,
1909年7月,汉口水塔建成。当宗关水厂正式供水时,一直在汉江里挑水吃的市民们围观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加氯后,产生的细微异味更让人们觉得,机器水不干净,不
敢饮用。宋炜臣亲临汉正街供水站,当众打开水龙头,并饮用了第一杯自来水。从此,汉口镇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成为全国首先使用自来水的地区之一。
从华胜到燮昌,再由燮昌到既济公司,宋炜臣达到了事业的颠峰。而这段时
间,也是汉口(或者说武汉)在近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张之洞“倡办实业、振兴实业”政策的鼓励下,湖北的近代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其发展水平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芝加哥”。
1911年,辛亥首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清军与革命军在汉口激战,刚刚营业三年的既济水电公司在这场革命中损失巨大,电线、水管多半毁坏,公司几乎无法继续经营。宋炜臣只得再次出面,以自己一块私有地产作抵押,再向日本东方兴业会社借款150万元,重新架设电线、敷设管道,逐步恢复了既济公司水电两厂生产。
两厂营运步人正轨后,宋炜臣利用多方关系,一方面设法延期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再次向日商东方兴业会社增加借款,用以扩充建筑、添置设备,扩大两厂规模。到1916年时,总借款数达到250万元。既济公司一直负债经营,随时可能出现财务危机,被日本人拿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激战正酣,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商业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战争期间,外汇暴跌。日员琳寸银元贬值近五成,宋炜臣立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筹措华资,大举购买日币,提前还清所有日债,并辞退公司内日籍人员。
由于宋炜臣运筹帷帽、苦心经营,既济水电公司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到1920年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最终获得成功。
在宋炜臣众多的企业中,既济水电公司无疑是其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使他成为了湖北公用事业的先驱,也让他作为优秀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工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名副其实的汉镇巨贾。从1907年起,宋炜臣连续四届当选为汉口总商会会长,成为汉口头号商人。
1922年,宋炜臣因劳累过度,病魔缠身、辞去汉镇既济水电公司总经理职务。是年不幸与世长辞,享年56岁。
丁胜